龙行龘龘迎新春
收藏品中的龙形象展
时间:即日起 每日9:00-17:00(逢周一馆休)
地点:8楼苏州河书房(铜川路1278号)
温馨提示:春节假期开放时间请关注本公众号近日推送

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是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代表着祥瑞、丰收和繁荣。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龙的形象被广泛运用于艺术、文学和日常生活中,成为中华文明独特的文化符号。2024年是农历甲辰年,普陀区图书馆特此举办“龙行龘龘迎新春”——收藏品中的龙形象展,带领观众探索龙的奥秘,领略龙文化的魅力。

关于龙的形象,因历史与朝代的不同,古籍记载的多有不一。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具有鹿角、马头、兔眼、虎须、牛耳、蛇身、蜥腿、鹰爪、鱼鳞、鱼尾的形象。

关于龙的形象起源,有鳄鱼说、蜥蜴说、蛇说、马说等等。我国近代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有重大成果,他在名篇《伏羲考》中提出了蛇说,得到了史学界的普遍认同。闻一多先生认为,伏羲的蛇氏族兼并了别的氏族以后,“吸收了许多别的形形色色的图腾团族(氏族),大蛇这才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而成为后来的龙。龙即大蛇,蛇即小龙。后人在闻一多研究的基础上,做了许多丰富与补充。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龙所代表的象征意义也在不断演变。在现代社会中,龙被赋予了创新与发展的象征意义,代表着不断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
本次展览通过展示纪念币、大铜章、瓷器、木雕等各种各样艺术作品、文献资料等,展示龙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和表现形式。旨在让广大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龙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感受到它所传递的独特魅力和精神力量。同时,也希望通过本次展览,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本次展览所有实物均由上海市收藏协会理事、副秘书长严少华先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