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 标题
    发布时间
    内容简介
  • 2024-07-23
    大自然的奇迹《申城石头记》关联科普展 时间:7月23日—8月11日 9:00-17:00(逢周一馆休) 地点:普陀区图书馆8楼苏州河书房(铜川路1278号) 参与方式:直接前往 你知道石头有哪些分类吗?它们分别是什么成分?怎么形成的?你知道什么石头最硬、什么石头最软吗?你见过长得像红烧肉的石头、开花的石头吗?快来“大自然的奇迹——《申城石头记》关联科普展”上找答案吧! 《申城石头记》一书是一本取材上海、专家编著的科普新著,收录了上海本地的园林、建筑、博物馆内的100件代表石。本次展览展出了该书关联的矿物、化石、陨石、奇石近百件。 展览期间,我们还将安排专家导览讲座,带领大家近距离接触地球宝藏,了解更多地质科学知识。
  • 2024-07-23
    7月19日下午,“拥抱生命 向阳花开”生命科普课堂“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专场”在普陀区图书馆开讲。本次活动由普陀区图书馆、普陀区利群医院联合主办,联动区内各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共同开展。活动第一课邀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利群医院吴颖副院长带来“生命力量”主题分享,吸引众多小读者和家长参与。 分享会上,吴颖副院长用充满童趣的话语,向孩子们传递什么是生命,如何理解生命的力量,如何去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等话题。她讲述的澳大利亚励志演说家尼克?胡哲的传奇人生故事,让孩子们十分惊叹。 孩子们踊跃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这些感受也启发了他们对生命意义的深层思考,进而将对生命的热爱付诸实践。吴颖副院长为孩子们的勇气点赞,并告诉他们对生命的热爱要大声说出来。 分享会尾声,她带着孩子们一同唱起《隐形的翅膀》,用歌声向孩子们传递生命中的无形力量,能够激发人的潜力,克服各种困难,鼓励孩子们要热爱生命,活出自己的精彩。 本次分享会旨在让少年儿童学会珍爱生命,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与生活中去。“拥抱生命 向阳花开”生命教育课程也将陆续在区内各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展开,帮助更多少年儿童珍视生命,理解生命。
  • 2024-07-17
    7月11日,深受欢迎的走读半马苏河系列走读研学活动如期举行,本次活动推出全新行走路线:走读半马苏河·循水考古历史。家长和孩子们在梦清园苏州河展示馆集合,开始了这次别开生面的研学活动。在资深城市设计师严炯老师的带领下,这次独特的文化体验让参与者们深入了解了上海的母亲河——苏州河的历史与文化。 活动从梦清园苏州河展示馆开始,这里曾是上海啤酒厂的灌装车间,经过改造,成为了一个环保科普展馆。通过参观三层楼的展厅,家长和孩子们深入了解了苏州河的历史和水治理的成果。 随后,大家参观了上海造币博物馆。造币厂不仅是中国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货币制度演进和工业文明发展的见证者。导览老师为孩子们和家长讲解了造币博物馆内陈列的众多展品,让大家对中国货币的演变和造币工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活动的最后一站是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在这里孩子们看到了700年前上海先民为疏通吴淞江河道所做的努力。作为中国最大的元代水利工程遗址,大家见识了宋元时期国家水利工程建造的技术和古人治水的智慧。 走读半马苏河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的学习,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专业讲解和实地参访,让家长和孩子们对上海的母亲河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这是一次难忘的文化之旅,也是一次和上海历史文化的深刻对话。
  • 2024-07-12
    暑期来临,普陀区图书馆联动各街镇分馆及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共同推出的“发现植物”系列美育研学活动,深受广大社区青少年的喜爱。 6月16日在万家书房举行的“寻找树叶精灵”和6月29日在石泉路街道图书馆开展的“种子旅行记”以及7月4日在曹杨新村街道图书馆开展的“花花世界”,这三场活动吸引了众多少年儿童的参与,让孩子们在充满趣味的探索中感受植物世界的奇妙。 在“寻找树叶精灵”活动中,小朋友们化身自然观察家,通过观察、触摸、嗅闻等方式细致探索树叶的特征。他们学会了辨识树叶的形状,玩转叶缘剪影游戏,还用树叶进行创意拓染,制作出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还培养了他们对自然的敏感度和热爱。 “种子旅行记”活动则带领小朋友们进入了种子的奇妙世界。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和互动,孩子们了解了种子传播的各种方式,如风力传播、水力传播、动物传播等。活动中,每位小朋友都亲手种植了一杯“拉花”火龙果,并学习制作观察笔记,开启了一段持续观察植物生长的奇妙旅程。这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责任感,还为他们日后的自然观察提供了良好的范本。 通过老师生动的讲解和丰富的互动,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植物知识,加深理解。这些活动通过让孩子们亲近自然,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们爱护环境、保护植物的意识,为未来的环保理念播下种子。树叶印染、叶缘剪影等创意环节更是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艺术感,培养他们用自然元素表达创意的能力。 在“发现植物”系列活动过程中,孩子们被鼓励提问、思考、探索,这不仅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也培养了宝贵的科学探究精神。参与活动的家长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知识,也让他们重新认识到大自然的重要性。 “发现植物”系列美育研学旨在让城市里的孩子们重新连接大自然,培养他们对植物世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该系列美育研学活动后续还将举办7场,快来你家门口的街镇图书馆参加精彩的自然探索之旅,共同培养热爱科学、珍惜自然的美好品格吧!
  • 2024-07-10
    第十届“上海好童书”获奖童书分享 去远方——《云顶》背后的故事 时间:7月14日(周日)下午2:00 地点:普陀区图书馆2楼(铜川路1278号) 主讲人:殷健灵(儿童文学作家) 适合年龄:小学三年级及以上 主讲人简介 殷健灵,儿童文学作家。18岁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出版长篇小说《纸人》《野芒坡》《月亮茶馆里的童年》《轮子上的麦小麦》《千万个明天》《风中之樱》《甜心小米》系列等,散文集《爱——外婆和我》《致未来的你——给女孩的十五封信》《致成长中的你——十五封青春书简》《访问童年》及诗集、评论、图画书、翻译等。有《殷健灵儿童文学精装典藏文集》(十五卷)等作品系列行世。 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冰心图书奖大奖、2015年度“中国好书”、中国台湾“好书大家读”最佳少年儿童读物奖、冰心散文奖、上海幼儿文学奖一等奖等。部分作品翻译成英文、日文、韩文、法文、瑞典文、西班牙文、越南文、阿拉伯文、波斯文等。 分享内容 《云顶》是殷健灵在十年间三次深入大山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在对过去写的留守儿童作品的回顾与思考基础上,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新现实、新观念,用新思路、新形式书写的一部脱胎换骨的留守儿童文学作品。是殷健灵怀着对“童伴妈妈”项目的敬意写下的充满热力的儿童小说。 作品中,“童伴妈妈”们为留守儿童成长打造了一面明亮的镜,也点亮了一盏温暖的灯,她们不仅对留守儿童物质扶贫、精神扶贫,还在心灵上进行情感扶贫,陪同留守儿童铺展出热气腾腾的生活以及流溢出点点滴滴的眼泪与欢笑。“童伴妈妈”的爱,让每一个有辛酸往事的孩子在云顶小学找到可以安放身心的港湾,找到未来的成长方向和理想。《云顶》的出版让我们看到保护留守儿童的有意探索途径,具有文学的现实召唤意义。 阅读推荐 《云顶》 《云顶》讲述了新世纪中国社会现实的一隅——川贵山岭上“云顶小学”中的留守儿童在童伴妈妈关爱下成长的特殊经历,同时也表现了新世纪中国社会现实的变迁踪迹。本书将人文情怀融入现实关切,不仅再现了乡村留守儿童的困境,更用温暖清澈的文字呵护、治愈这些因缺少家庭亲情与温暖关爱而受伤的儿童的心灵。从此,眼泪不再只是苦难和悲伤的代名词,而是为爱与希望流淌。
页次:1 / 26 每页显示: 记录数:251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