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我的城市 我的河”2022年长三角市民写作大赛自去年7月启动以来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来自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写作爱好者踊跃投稿,参赛者年龄跨度从7岁到93岁不等,总计收到来稿3000余篇。最终由知名作家、学者、编辑等组成的专业评委会评选出百篇优秀作品。更有25位各界名家为大赛专门创作新作。
我们精选“我的城市,我的河”2022 年长三角市民写作大赛中的优秀作品,推出“我的城市,我的河”专栏。让我们跟随他们的文字,沿着河流骑行或漫步,见证新时代与每座城市日新月异的更迭;怀念不同城市与时节的风物,感怀人情温暖;向每一位坚守在不同岗位的普通人,向着每一位认真生活的市民们致敬……
苏州河畔的五色印记
赵 鸣
苏州河是上海的母亲河,蕴藏着上海城市发源的悠久历史。苏州河蜿蜒流经普陀,河岸沿线集聚了上海诸多文化遗产资源,见证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沧桑和时代变迁,也留给我们五彩斑斓的历史印记,值得我们一一寻访、回味和感悟。
红色
我们漫步在苏州河畔,回望峥嵘岁月,革命先烈的鲜血把苏州河水染红了。我们仿佛亲临1919年“六三罢工”、五卅运动、四行仓库保卫战、沪西人民抗日斗争、沪西地下军起义、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斗争、1949年护厂护校斗争、上海解放等历史事件。特别是上海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为了避免战火对上海城市的摧毁和对市民的伤害,严禁战士使用炮火轰击,只许以轻武器作战。敌人将苏州河北岸的高楼改装成一座座战争堡垒,解放军二十七军二三五团的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血染苏州河。最终上海胜利解放的红旗映红了苏州河水。
黑色
漫步在苏州河畔,回首那个激情燃烧的建设时期,苏州河水倒映出建设者们黝黑的脸庞。上海近代工业文明给苏州河畔打上了黑金印记,苏州河畔诞生了中国近代工业多个“第一”和“之最”,久负盛名的“上海牌”也在此逐渐发端。面对外商扩张和洋货倾销,中国民族工业选择逆境自强,在苏州河畔起航。以“面粉大王、棉纱大王”荣氏兄弟、“化工大王”吴蕴初、“国货大王”方液仙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资本家抱着实业救国的志向,在苏州河沿岸开办了一家接一家的面粉厂、棉纱厂、化工厂和机器厂。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尽快改变国家一穷二白的面貌,上海掀起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潮。每天一艘艘的货船在河面上穿梭,数十万名工人在沿岸的工厂里辛劳工作,汗洒苏州河。上海苏州河畔的工人向全国各地提供“大无畏牌”手电筒、“白象牌”电池、“华生牌”电扇、“红灯牌”收录机、“佛手牌”味精等驰名全国、耳熟能详的名牌产品。苏州河就像上海工业的母亲,看着河畔工厂排放的滚滚黑烟和污水,在为上海制造业蒸蒸向上而感到骄傲的同时,也在默默承受着环境污染给她带来的伤害。
绿色
漫步在苏州河畔,回忆改革开放的奋进年代,改革的春风吹绿了苏州河畔。记得那时的上海市貌“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那时的上海市民都有自己的“春天的故事”。苏州河畔的棚户房拆迁了,奇迹般地矗立起一幢幢高楼大厦;上海市民陆续从亭子间搬出来,住进了宽敞的电梯房。之后,上海在党中央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统筹苏州河沿岸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继续推进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并精心规划苏州河沿岸的商圈、住宅区和历史建筑,加快实施苏州河绿化、美化、亮化工程。苏州河沿岸原先的工厂进一步搬迁至桃浦工业区、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现代化工业园区。如今的苏州河已然成了上海著名的滨河绿地景观,河水清洁,绿意盎然;两岸商业兴旺,环境优雅,成为兴业宜居之地。
蓝色
漫步在苏州河畔,回顾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数字技术给苏州河披上蓝色科技的外衣,上海市民们享受到了城市生活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便捷服务。近两年来,上海医疗付费“一件事”覆盖本市公立医疗机构,电子出院小结实现自动推送,提升就医者的获得感;上海构建区校两级教育数字底座,推出“数字人社+考务”,提升学生的成就感;上海部分街道建设数字化食堂,安装“智慧一键叫车屏”,部署“一键通”应急呼叫,提升居民的归属感;上海试点无人收费智能管理道路停车场,开放615条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提升出行者的边界感;上海搭建“随申码·文旅”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建筑可阅读”和“一码畅游”体验,提升游客的时尚感;上海推出数字商圈、智慧早餐、智慧菜场、智能末端配送等7个数字化生活场景,推动智能售货机、智能饮料机、智能回收站等各类智慧零售终端发展,提升消费者的品质感;上海探索实践“一网统管+精准救助”模式,推进长三角居民“同城待遇”,提升全社会的公平感;上海推动社区“适老性体测”,加快弥合“数字鸿沟”,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数字科技这位“蓝色巨人”赋能城市生活的各个场景,全面改善了上海市民的生活品质。
金色
漫步在苏州河畔,回看上海产业的升级换代,勃勃生机的科技金融产业与泛着粼粼金光的苏州河面交相辉映。苏州河沿线将打造引领未来的“苏河科技金融绣带”,实现“工业锈带”向“发展绣带”的转变。这条金融绣带位于云岭路,全长3公里,汇集上海联交所、上汽金控、360金融、科技金融博物馆等金融要素,合众汽车、上海智能制造机器人产业园、闻天下、上海化工研究院等科创资源。上海联交所在单位党委的指导下,举办“苏河漫话”青年主题沙龙,为广大员工、特别是青年员工提供了解上海文化,开展业余学习和互动交流的平台;单位旗下的上海环境交易所于今年8月搬迁至苏州河畔的北外滩,助力上海水岸金融建设,全力打造国际碳金融枢纽。
以史鉴今,昭示未来。苏州河红色、黑色、绿色、蓝色和金色印记都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苏州河的明天已跃然纸上。
(本文获2022 年长三角市民写作大赛三等奖)